清晨8点,四川康定,一队来自成都的单车骑行队伍向着晨曦中的折多山进发。160公里外的雅江县相格宗村,藏族大叔布珠正将热腾腾的酥油茶斟进客人的茶碗。
900公里外的西藏八宿县,值勤人员仔细拭去挡风玻璃上的霜雪,开车驶出驻地,开始了一天的道路巡护。
从成都到拉萨2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,是旅行者的探险之路;是祖国内地向雪域高原源源不断“输血”的发展之路;也是一代代修路人、护路人的精神传承之路。65年来,代代川藏线人和沿线的群众,用奉献、牺牲、善良、淳朴共同在这条天路上书写传奇。
艰难的出发
今天的川藏公路,南线2146公里,北线2412公里,穿越横断山脉,连起雪域高原与四川盆地,串起城市、集镇、田野、牧场,揽尽雪山、海子、森林、草甸……
如今,一位身体素质良好、经验丰富的单车骑行者骑完川藏南线一般需要22天;一趟行程相对宽松的自驾需要7天。
“选择骑车走川藏线,就是想考验自己,看看在极度艰难的状态下,会与一个怎样的自己相遇。”成都骑友周菲的想法,代表了许多人踏上川藏线的目的。
对旅行者而言,川藏线是一条从仙境掉落凡间的绝美之路。它给人们提供了在苍茫天地间体悟坚持、挑战、发现与不断超越自我的契机。
骑行圈里有一个公认的统计——从成都出发,能全程骑着自行车抵达拉萨的人不到两成。从康定到折多山口,这段连续33公里、海拔从2560米骤升到4298米的爬升,让许多骑行者在此止步。
骑行尚且艰难,没有公路的年代,茫茫雪域行路更是难于上青天。
川藏公路通车前的1300多年,维系藏汉之间的商贸往来、文化互通的是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茶马古道。民国时期,康藏地区筑路就遭遇过多次失败。
保持西藏交通线的畅通,是西藏发展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关键。1950年,新中国百废待兴,但和平解放西藏的大政方针和日程已经从决策来到了实施。
中央一声号令,10万筑路大军怀着“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”的信念,翻雪山、战江河、斗严寒。与筑路同时开展的还有与分裂势力、敌对势力做坚决斗争。
川藏公路堪称地质灾害的博物馆,沿线高山峡谷、激流险滩,地震滑坡、泥石流、雪崩等灾害频发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国力尚弱,筑路只能靠人力使用炸药、铁锤、钢钎、铁锹等简陋工具,同时还要克服物资匮乏的困难,挑战生理极限。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城乡建设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。
城乡建设资讯网 zixun.cxjszx.org.cn 版权所有。
第一办公区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;第二办公区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